首页

vivi女王小刚

时间:2025-05-29 15:35:20 作者:长江流域法院四年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逾45万件 浏览量:40791

  中新社重庆5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28日在重庆说,长江保护法实施四年来,2021年3月1日至今年2月28日,长江流域19省区市法院依法公正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45.74万件。

  包括刑事案件8.59万件、民事案件22.92万件、行政案件14.23万件,其中各类主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88万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826件。

  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当日在重庆举行。杨临萍在会上通报数据时表示,长江流域司法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她以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为例说,各地法院依法严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其中,四川法院坚持“捕、运、售”全链条打击,审理非法捕捞等刑事案件1917件3383人,贵州法院依法严惩使用“电毒炸”“绝户网”等方式严重危害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非法捕捞行为。

  在此期间,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裁判规则得到丰富完善。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最高法制定、修订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22件,发布包括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公益诉讼等专题指导性案例45件。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审判裁判规则指引,最高法28日公开发布第46批共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例,涵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防治放射性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尾矿库污染,严惩长江流域非法采砂等不同类型。

  “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长江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法院必须担负起的责任。”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会上表示,要坚持系统保护,扭住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这个关键,把维护生态安全、污染防治、恢复性司法落到实处。(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文化中国行)苏州32号街坊:科技赋能非遗文化体验

11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已由中国倡议变成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授人以鱼”成为“授人以渔”,为共建国家社会发展、人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千万民众带来便利和福祉。

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开幕

“我要强调,中英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我要正告英方,中方绝不接受英方针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恶意诬蔑!如果英方还想同中国开展合作,就必须立即制止这场连英国公众都深恶痛绝的政治丑剧!”发言人说。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侨海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东西问|班玛更珠:65年前,美国女记者为何撰写《百万农奴站起来》?

本赛季亚冠二级联赛小组赛,位于东亚区第一档的中超“独苗”浙江队与泰港队(泰国)、狮城水手队(新加坡)、万隆队(印度尼西亚)同处F组。在与泰港队的首回合较量中,客场作战的浙江队0比1憾负,外援埃弗拉的进球因越位被判无效。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在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过程中,重庆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对内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对外衔接“一带一路”,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